天天热门:流感“神药”缺货之谜:集采价买不到,加钱又有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9 06:51:48

今年甲流的凶猛程度,让很多省级医疗机构也难以招架,引发地方医保求购奥司他韦。

3月21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通知,以130元/盒、127元/盒紧急采购东阳光药、倍特药业生产的奥司他韦(75mg×10粒装),合计日供应量约6000盒。此外,湖南省、河南省也先后将奥司他韦纳入紧急采购药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甘肃省医保局采购的奥司他韦由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3元/粒的价格与院外平台相当,但已是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东阳光药)奥司他韦胶囊集采中标价(0.999元/粒)的13倍


(相关资料图)

去年,奥司他韦纳入国家药品集采,广东东阳光药(75mg×30粒装)中标价为29.97元/盒(0.999元/粒),其他品牌75mg×10粒装的产品中标价在14.96元/盒~27元/盒(1.496~2.7元/粒)。

作为流感常用药,奥司他韦在这个流感季频频短缺。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调查发现:一边是多地医保局紧急采购,另一边,有的中标企业却表现得让人看不懂。

按集采结果,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万汉)本应供应湖南省,但湖南省出现奥司他韦短缺,广东中润药物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润)本应供应甘肃,而甘肃出现短缺。换言之,两家公司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集采供应省份。但同时,这两家“缺货”的公司却出现在河南省医保局奥司他韦应急挂网议价名单上,拟向河南供货。

在河南省的议价名单上,公司承诺的供应价格,高出了集采中选价格数倍。

多省医保紧急求药,有的采购价超集采价10倍

图片来源:3月27日网络截图

甲流高峰出现拐点,但仍未结束。根据国家流感中心的周报,3月13日至3月19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趋缓,北方省份下降。本周共报告858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每逢流感暴发,奥司他韦都会出现断货、涨价。纳入2022年的全国药品集采后,这一现象仍未得到缓解。

今年2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拨打北京多家药店电话,对方均表示店内目前没有奥司他韦。

其中一家东城区的药店员工介绍,26日到货40多盒,当天就卖完了,“平时(到货量)会更多一点,现在要的人太多了”。

3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索成都一家外卖平台,发现仅有少数当地商户有奥司他韦类药物的现货出售,大部分需要等待3~5天才发货。

在非高发期零售价50元~70元的“可威”(宜昌东阳光药生产的奥司他韦药物,75mg×6粒/盒,胶囊剂),近期售价超过了100元,更有甚者报价超过200元。药房网商城数据显示,3月12日至18日,“可威”的平均价格为135.42元,较3月5日至11日均价121.07元上升11.83%。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宜昌东阳光药和广东东阳光药生产的75mg规格奥司他韦商品名都是“可威”,但宜昌东阳光药没有参与集采,10粒装售价130元,广东东阳光药参加集采,30粒装29.97元。

另据媒体报道,经中间商和流通渠道提价,部分地区的奥司他韦采购价已经超过此前的零售价。

货源紧缺、药价上涨,近日,河南、湖南和甘肃省相关部门均发文,紧急采购奥司他韦。

其中,湖南省医保局在3月21日发布通知中称:对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启动备供保障机制,备供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10粒/盒)自即日起转为中选产品。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同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省级短缺预警药品奥司他韦应急挂网结果”,宜昌东阳光药和倍特药业生产的奥司他韦胶囊中标。其中,宜昌东阳光药按130元/盒供应奥司他韦(75mg×10粒装),企业承诺日供应量2000盒;倍特药业按127元/盒供应奥司他韦(75mg×10粒装),企业承诺日供应量4000盒。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如果按集采价,广东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每粒报价0.999元。

折算下来,宜昌东阳光药参与的紧急采购价(13元/粒),是广东东阳光药集采价的13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途径了解到,甘肃省内医疗机构的奥司他韦已经出现短缺,此次应急采购主要是满足省内公立医疗机构需求。

河南省则将包括奥司他韦胶囊在内的42个供应紧张药品进行临时挂网。记者注意到,临时挂网的奥司他韦胶囊出自中山万汉、广东中润、双鹭药业(SZ002038,股价8.8元,市值90.4亿元)等生产企业。而这几家企业都在去年的奥司他韦集采中成功中标,在河南省的临时挂网(采购)中,这几家企业的报价也超出去年集采中标价数倍不止。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这波应急采购中,涨价并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点。

在集采中标省份缺货 却在外省参与应急采购?

在全国第七批药物集采中,奥司他韦纳入其中,共有10家企业中标并分到了各自供应区域。

既然有供应企业,上述三省为何还会出现紧急采购奥司他韦的情况?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中,甘肃、河南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医保机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跟原中标企业沟通过,但原企业供货量跟不上,表示“缺货”了。

以中山万汉为例,该公司本是湖南等三省奥司他韦胶囊的供应企业。按照湖南省医保局在官网上发布的通知,中山万汉近期在湖南省的供应比较紧张,不能有效保障当前流感治疗临床需求。

图片来源: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表(GY-YD2022-1)截图

湖南省医保局方面独家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2月进入流感高发期后,省内医疗机构、医药配送企业、市州医保部门等频繁反映,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产品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中选企业:中山万汉)供应量不足,供应时断时续

湖南省医保局方面还介绍:经查,中山万汉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首年约定采购量为349177粒。2023年1月1日至3月24日,中山万汉共供应湖南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8357盒783570粒。同期,全省医疗机构对该企业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采购需求量218317盒2183170粒,奥司他韦胶囊配送率仅35.89%,临床需求缺口139957盒1399570粒,供需矛盾突出,保供压力巨大。

按湖南省医保局回复的数字,今年前三个月,中山万汉供应的奥司他韦胶囊已经超出集采约定的采购量。但按照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的规定,中选企业若在采购周期内提前完成当年约定采购量,超出部分中选企业仍应按照中选价进行供应,直至采购周期届满。但现在中山万汉无法正常供应了。

湖南省医保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表示:“为此,我们反复与中选企业联系,了解情况,督促其履行好保供主体责任,及时足量供应我省。但据反映,由于该企业供应的省份都处流感高发期,药品需求量同时爆发式增长,药品报量不足,企业产能有限,难以稳定足量供应其中选省份。”

但在湖南市场“难以稳定足量供应”的中山万汉,却出现在了3月17日河南省医保局奥司他韦的议价名单里(如下图),共参与了河南省医保局5个批次奥司他韦供货议价,拟供应价格远高于集采中标价格。

图片来源:《奥司他韦胶囊等42个挂网药品清单》截图

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医保局。该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河南省的原奥司他韦中标企业供应不足,所以将其他企业的奥司他韦胶囊进行了增补挂网。承诺拟供应价格是企业自行提报。具体成交价是由医疗机构去跟企业商定协调,不会高出企业的承诺拟供应价,采购量也是由省内有需求的医疗企业与供应企业自行商定。

按前文所述,中山万汉奥司他韦(75mg×10粒)的集采中标价是21.77元/盒。

但在河南省的挂网名单中,该企业的“75mg、转换系数10”(按前文工作人员说法,与75mg×10粒为同规格)奥司他韦价格为123元/盒,是中标价的近6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山万汉难以足量满足湖南,是为转去河南想卖个“更好的价钱”?

另外,中山万汉还是甘肃省的备供企业,为何没有进入后者的应急采购名单(甘肃紧急采购了宜昌东阳光药和倍特药业的奥司他韦)?

据企查查和中山万汉官网信息,中山万汉成立于2013年,是港股上市公司碧生源(HK00926,股价2.94港元,市值3.6亿港元)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3条关于奥司他韦产品批文,规格分别为75mg、30mg、45mg。集采结果显示,中山万汉奥司他韦(75mg×10粒)的中标价是21.77元/盒,供应湖南、青海及云南省。

记者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名称为“万汉大药房旗舰店”的商户有奥司他韦胶囊(75mg×10粒)在售,标价88.9元/盒,48小时内快递发货。该产品的月销量显示为“70万+”,发货地址显示为中山万汉所在地广东省中山市。用户王曦(化名)今年3月9日在北京被告知多家三甲医院都没有奥司他韦,但通过电商平台下单万汉大药房旗舰店销售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并在三天后收到了货。

3月23日,记者通过公开电话联系上中山万汉一位工作人员,该人士表示将把记者的信息转给公司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没有进一步联系。

3月24日,记者再次拨打中山万汉公布的多个公开电话,均无人接听。此后,记者又多次以邮件、官网留言的形式向中山万汉、关联企业中山万汉医药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二者控股股东相同)发去采访提纲,截至28日发稿未得到对方回应。

随后,记者又以医药公司的身份试图联系中山万汉,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是有胶囊,但现在没货。有货也是先供中选区域。”该工作人员还称,公司在中选地区已经有了供应不够的情况。

当记者问及公司为何出现在河南省的临时挂网议价名单中时,该人员表示,公司有专门的招标同事负责这部分业务,但对方坦言:“这种紧急临时挂网是我们自己去做的,进了名单之后,就可以把产品作为中选应急药品进行正常供货。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很多奥司他韦厂家有集采和非集采品种,集采的价格低利润少、但是带量供应,流感真的暴发后,按医院报的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可以供应不带量的那份了。医院一直超量采购集采的那份,企业肯定不愿意大量供应记者注意到,中山万汉只有3个批号,公司也有75mg、45mg和30mg三种规格的产品,而一个产品只能对应一个批号。另外,其官网的产品介绍中,奥司他韦只呈现了商品名为“万汉靓力”的产品,品规为75mg*10粒。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不是单一案例,另一集采中标企业广东中润原本以24.80元/盒(75mg×10粒)的价格中标,供应河北、黑龙江及甘肃省。但甘肃省同样因奥司他韦短缺启动应急挂网,并采购了宜昌东阳光药和倍特药业的奥司他韦。

图片来源: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表(GY-YD2022-1)截图

在河南省的挂网名单中,广东中润也出现了,公司以127元/盒的价格供应奥司他韦胶囊(75mg×10粒),供应价是其集采中标价的约5倍。

图片来源:《奥司他韦胶囊等42个挂网药品清单》截图

3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企查查公开电话联系广东中润药物有限公司,对方表示“知道公司奥司他韦中标集采,不需要采访”,随后挂断电话。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集采药品是医保资金兜底,而紧急或临时挂网药品是地方财政资金等兜底,分属两个体系。因此紧急或临时挂网药品价格更多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不受集采限制。

原料药企业数量少,临时扩产“无米下锅”

自本轮流感暴发以来,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何奥司他韦这么难买?记者了解到,这与奥司他韦市场格局变化密切相关。

在奥司他韦的市场竞争中,东阳光药(HK01558,股价8.03港元,市值70.7亿港元)曾“一家独大”,自2013年起跃居成为国内奥司他韦品类销售量最大的生产厂家。2019年时,公司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当年营业额逼近60亿元。2022年7月后,伴随着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东阳光药报出的最低价0.999元/粒直接压缩了所有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文多 摄

按第七批集采约定的奥司他韦胶囊(75mg)首年采购量1446.66万粒来看,中标的10家企业将负责供应其中的80%,即1157.33万粒。

按照广东东阳光药分到的山东、湖北、广东和重庆市场,这四大区域的80%约定采购量合计为505.78万粒,占整体采购量的约43.7%,这已经是第七批集采中,奥司他韦中选药企分到的最大份额。但因单价不及此前的1/10,对应的约500万元销售额,甚至不到东阳光药2021年的营收零头。

75mg奥司他韦胶囊的剩余采购量为651.55万粒,即使按中选最高价2.7元/粒计算,合计金额为1759.19万元,再摊到9家企业身上。

一家中选企业代表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集采之前,“可威”让新进企业基本没有市场空间,所以即便有的企业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也没有真正投入生产、销售。

集采后,除保供产量以外,生产企业也不敢贸然增加产能。业内人士表示,奥司他韦的销售与季节性流感暴发情况强相关,如果快速扩张产能,未来没有暴发季节性流感疫情,则难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而前两年流感感染人数不多,奥司他韦销量低迷,企业都比较保守。

倍特药业方面就对记者表示,公司针对奥司他韦产品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计划。一品红(SZ300723,股价44.77元,市值129亿元)方面也曾表示,公司采取的是“以销定产”原则。而未中选企业干脆离场或集中火力生产奥司他韦其他剂型。在奥司他韦市场需求非正常爆发的情况下,企业供应能力难以满足。

另一方面,医院在集采前的报量也很小心。一名业内人士以其负责的医院举例,流感不暴发的时候一个月开不了100盒,结果全年就报了1000盒的量,还有下面的小医院只报100盒。但等到暴发的时候,一个月又需要1000~3000盒。

与此同时,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少,这也让多家企业在这波流感高峰过境时“无米下锅”。数据显示,当前在国内登记的奥司他韦原料药企业27家,境内生产16家、境外生产4家、进口4家、国产3家;已批准在上市剂型中使用的原料药涉及12家企业。

第七批全国集采中中标奥司他韦的药企中,东阳光药、中山万汉、诺泰生物(SH688076,股价29.69元,市值63.3亿元)三家都有原料生产资质。

倍特药业相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一轮奥司他韦保供中,努力保证原料药的采购是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该人士坦言:“公司磷酸奥司他韦的原料药系外购。在流感暴发伊始,公司已经采购了该品种的原料药并增加了采购批次。但因原料药有一定的供货周期,加上今年市场需求增长较大,在原料药采购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困难。面对这一困难,公司已在积极解决中,比如考虑新增原料药供应商。但是否实现新增,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筛选和药品稳定性的验证以及监管部门的批准。”

因为过去两年流感人数下降,奥司他韦原料药的使用量骤减,很多企业也没有在今年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年原料药供给更加紧张。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文多 摄

在上游市场,原料药价格也在“看着涨”。

3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多家称可提供奥司他韦原料药厂家。

有厂家表示只能供给科研机构。有厂家则称,公司原来可以生产原料药供出口,但因疫情已经停止生产。还有一家上游企业表示:“如果你要得不多,我们可以把给实验室用的原料药发给你们。”但这家企业的价格开到了2.4万元/公斤,其工作人员坦言,这一价格比流感前上涨了4000元左右。而且本来是供给试验机构,所以价格本身就比较贵。

随着流感再次暴发,更多奥司他韦厂家看到了原料药的重要。2022年半年报中,一品红表示为增强公司供应链稳定性,公司申请了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的开发,该项目已进行申报。今年3月,金城医药也表示公司奥司他韦原料药产品已申报,处于审评审批阶段。

记者也注意到,继奥司他韦胶囊之后,即将进行的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将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也纳入集采名单。共有7家企业参与竞争,包括东阳光药、博瑞制药、倍特药业等,既有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企业,也有暂不具备原料生产能力的企业。

干混悬剂集采后,奥司他韦市场又将产生什么样的搅动,奥司他韦是否又将在流感高峰中出现“一盒难求”,值得关注。但是,低价中标后又短缺的问题如何解决,每日经济新闻将持续关注。

记者手记 | 奥司他韦理应供应充足

流感季找奥司他韦,似乎成为流感高峰期的一项“传统”。国产奥司他韦的批文已经有31条,又被纳入全国药品集采,为何一到高峰季还是一盒难求?

记者调查后发现,近期陆续有省份出现原集采中标企业供应不足,转而向其他生产企业求购奥司他韦的情况。究其背后原因,是否有生产企受经济利益驱使寻找“好价钱”?是否钻了非同一批文号的空子?

而作为集采中的另一方——报量的医疗机构,也囿于此前数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不敢报出过高约定采购量,才在这次流感高峰中暴露出了药物短缺的困境。

集采初衷是让患者享受到挤出水分的药价,但这需要企业在集采中寻找合理的盈利空间,医疗机构也应“宽松”报量。药物短缺是一时现象,但一个理应供应充足的药物常年在高峰中留白,则值得各个环节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