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率领百人队伍高规格出访深圳、东莞、佛山、广州四个大湾区城市,受到极大关注。此次访问为期4天,是历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
今年以来,一系列围绕发展科创产业的举措,让香港站在了全国拼经济城市的C位。李家超出访之前,包括香港国际创科展、香港Web3嘉年华、2023数字经济峰会、金融科技论坛等一系列创科盛会,已将香港的科创氛围推向新高潮;香港几大高校两次联合组团带领高校科创项目走进“深圳创投日”,向来自全国的风投机构展示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港交所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吸引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发布八大家族办公室利好措施,吸引重点家族办公室入驻。
去年的香港2022年施政报告,就提出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用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同时推出了100亿港元的“产学研一加计划”,推动香港研发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今年的财政预算案,香港也将拨出数十亿港元支持生命健康科技研究、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等前沿研究。
事实上,香港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科创基金,只不过投资效率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然而,近几年香港科创步伐开始加快。据统计,香港科技界就业人数已从2014年的3.5万人增至2019年的4.5万人;初创企业数量也从2014年的1000家左右增至2021年的3800家。虽然香港目前的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与生俱来的土地资源贫瘠也非常明显,但其国际化人才和市场环境、排名领先的科研水平和高等学府,以及低税收三个“金招牌”依然闪亮,依然有不错的科创底子。
不过,在内地不少风投人士看来,香港的科创仍停留在“看一看”的状态上,真要出手投资还差点火候,根本在于技术的商业落地还不成熟。如何破题?眼下已经有了两个很好的抓手,即落马洲河套地区以及北部都会区这两个位于深港边界的新规划区,此外还有已经运营多年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
借助内地广阔的产业空间、庞大的市场和成熟的供应链,香港科创成果可进一步走出实验室实现成果转化,最终走向市场。“补短”的同时还要“扬长”,香港的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化服务仍是发展科创的重要支撑。香港可进一步强化这些优势并逐步输出大湾区,共同为大湾区的科创发展营造软硬结合的良好环境,再反哺香港科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