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人大代表、石关乡象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红时刻牢记人民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强村富民事业中展现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担当,将象形村变成了全县有名的“形象村”。
调产业 百姓尝“甜头”
石关乡象形村位于高寒山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产业基础薄弱,曾经是县级软弱涣散村,群众发展产业愿望强烈。2021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红高票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后,立足本职岗位,带领村“两委”成员流转村内闲置抛荒土地500余亩,建设中药材基地,种植野菊花、水菖蒲、黄精等中药材,解决村内空闲劳动力就地务工,平均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年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此外,她还选择50余亩抛荒地种植经济作物,专门邀请专业技术员为村民培训指导种植技术,构建产业共融、村民共创、发展共享的村庄生态旅游经济。如今,象形村流转盘活抛荒田地,发展甜玉米种植60余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带动周边15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资料图】
与此同时,她结合村内现有资源,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象形村产旅融合双兴旺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她的带领下,象形村因地制宜,对村级旅游接待中心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9个标准间对外营业,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同时,她积极鼓励农户将闲置房屋改造成符合标准的精品民宿,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
解急难 村民送锦旗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既要上接“天线”,更要下接“地气”。象形村地处潜山、岳西两县(市)三乡镇的边缘结合部,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较多,为了方便群众反应问题,建言献策,李永红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创建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她和村里5名乡人大代表一起每月安排一天时间接待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集中学习人大工作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开展建言献策、座谈交流等小组活动。
为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她提出了加大对边远山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的建议,引起了县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她的努力下,近两年来,先后争取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工程资金120多万元,对全村19个组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了改造提升,从而彻底解决了全村262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切实减轻群众负担,针对群众反映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她召集村内乡人大代表和部分群众代表、村干等20余人就村内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简办进行商议,革除厝葬陋习,实行火葬或一次性土葬,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规定红白喜事随礼不得超过200元。目前,全村移风易俗成效明显,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得到遏制,群众负担明显减轻。
绘蓝图 百姓“留乡愁”
人居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李永红通过走访调研,认为要想改变象形村的形象,必须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于是,她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2023年度“人大代表履职项目”,推动村组二级联动,建立由她本人领衔,村党支部为引领、“两代表一委员”等N支工作力量为示范的“1+1+N”机制,围绕重点节点集中攻坚。建立村人居环境月调度、季考评、年考核机制,商议制定《象形村环境整治“门前三包”责任书》,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载体,累计宣传动员近百余次。要求全体党员和人大代表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党员、代表分组带头干、以“党员+代表+农户+公益岗位”的方式带领群众开展整修道路、拆违拆旧、打扫庭院、清理垃圾等常态化的环境美化工作,引导群众将保持美好生活环境变成自觉行动,今年以来,象形村累计发动工作力量250人次,带动群众参与800人次,开展集中专项行动10余次,累计清扫村内街道等近10公里。
与此同时,她在象形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过程中,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途径,以乡村风貌、特色产业、山水生态、文化民俗为核心,保留乡愁记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昔日的“脏乱差”象形村,变成了亮丽的“不夜城”。通过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条件,完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打造集休闲、避暑、健身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吸引更多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从而增加群众收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如今,高山旅游、高山蔬菜、高山中药材已成为象形村三大核心产业,2022年该村入选岳西县村集体经济十强村,象形村成功蜕变为“形象村”。“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力足本职岗位,尽心尽力履职,努力为民发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李永红如是说。(柳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