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看!一本经典反复读八遍 重读好书就像和老朋友聊天

中国青年报   2023-04-21 10:01:44

学生时代的读书经历,对一个人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回忆,大学时代他每天读书可以达到12个小时以上,泡在图书馆很长时间,自己也买了很多书。

“那个时候我把自己的奖学金、零花钱基本都用来买书,毕业的时候搬书就搬了好几大箱。那时候到北图买降价书,100元能够买一大包回来,挺开心的。我现在手里有很多经典图书,都是从北图图书展销会上淘回来的。”大学时扎实而厚重的阅读经历,令皮钧受益匪浅。


(资料图)

“年轻人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定要把90%以上的精力放在读书上。因为你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实践,但是能够静下心来系统读书、建立思维框架的时间是不多的,所以要珍惜大学时光。”

皮钧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意大利著名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对他影响非常大。

“《风云人物采访记》的作者可以直面你想了解、希望采访的对象,那些改变世界的人鲜活地站在她面前,并愿意与之交流,这是我们那个年代非常向往的事情。很多人写作只是依赖于二手资料,见不到活生生的人,这就失去了记者采访的乐趣,以及了解世界的乐趣。能够见到世界上那些真正有本事、有创造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是我当时一个很大的梦想,因此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力。”

法拉奇作为一个记者,会提出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这令彼时作为新闻专业学子的皮钧受益良多。“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法拉奇在提问时,不仅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全球的角度,还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多方面去提问别人眼中的‘大人物’,甚至能把他们问得瞠目结舌,这点值得我们敬佩”。

法拉奇采访的都是一些在历史舞台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这为读者提供了直观了解鲜活历史的契机。

“后来我做记者很多年,一直以法拉奇为榜样,希望像她一样很好地感知世界,向世界提问,并从采访中受益。”

皮钧提到,数次“重读”好书,是他自己会坚持的阅读习惯。

他举例,自己时常翻阅、反复重读的一本“案头书”,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本书的扉页,皮钧清楚记录了每次阅读的日期:1993年5月阅读第一遍、1994年3月第二遍,然后接下来分别是1995年、1997年、1999年、2008年、2009年、2020年,8遍读书记录,留在跨越30年的时间轴上。

“那本书我读了很多年。当你重读的时候,会发现它又不一样了。你当时的感受和你后来有阅历之后的感受完全不同。随着你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深刻,随着你认知的提升和阅历的增长,你会有新的思考。所以我认为经典书要反复读”。

在皮钧看来,重读经典著作亦是一份乐趣。“这相当于跟老朋友不断见面,每次你会聊出新东西来”。

近年来,皮钧时常和青年群体分享今天我们该如何读书的问题。他观察到,有特别喜欢读书的年轻人,也有完全不爱读书的。但他认为数量更大的一个群体是:一些想读书,但不知道该怎么读书的年轻人。

“从出版行业从业者角度来讲,我们更希望给这些青年做一些很好的引导工作。对于那些本身就很热爱读书的人,出版社应该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出更多好书。”

皮钧认为,“书”和印刷品是两个概念。“书在中国古代叫典籍,‘抱群籍而孕万有’,必须要经典,而且是深刻完整地架构一套认知体系的内容,才值得被印成书。书应该是能够留在手中,能够留在架上、留在心中、留给子孙的财富。”

皮钧坦言,读书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看书的行为,而是包含了你人生一部分的付出。

“买书可能很便宜,但是真正贵的是你将来要花的时间。买一本书,就和它建立了一份约定——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每天见你,像朋友一样。”皮钧表示,一本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付出的钱,而在于你付出的时间。因此,年轻读者要保证自己的时间未被浪费,是富有价值的。

社长推荐书单:

《资本论》

《资治通鉴》

《人类简史》

《人世间》

《觉醒与超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